: J G3 d8 M0 f7 P0 t2 d0 U 领导决策的严谨性,要求决策建议要依据充分、周密可行。决策无小事,决策是否科学,直接关系事业成败。一项错误的决策,可能给事业带来无可挽回的严重损失。所以领导人在考虑某件事是否拍板时,一般是慎之又慎的。有些时候,领导觉得某件事需要决策,但由于情况不明、基层干部群众的态度不明,或者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成功先例和实践经验,所以一时下不了决心。这种情况下,无论领导交办没交办,我们主动介入,把实际情况摸清楚,把利害关系讲清楚,尔后提出该项决策是否可行的建议,领导就知道该怎么办了。比如,某领导发觉乡镇规模过小,不利于小城镇建设和培植主导产业,也不利于精简机构、分流人员想作出撤并部分乡镇的决策。但鉴于涉及面太广、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很多,不敢贸然拍板。这时我们就可以深入调查分析:分流人员的出路何在?债权债务怎么处理?被撤并乡镇的干部群众可能作何反应?邮政、电力、教育、医疗等公益单位怎么摆布?是利大于弊还是是弊大于利?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决策建议,领导就好下决策了。有时候,为使决策建议“命中率”较高,还需要提出两种以上比较方案。比如前面这个例子就可以有两种决策方案:一是全面撤并,二是部分撤并,供领导选择。7 i2 {0 {. R& T
) X e$ D* }5 M/ B* t1 m3 k2 G/ n 领导决策的创造性,要求决策建议要新颖独到,富有新意。从本质上说,决策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思路和方法不同,其效果也必然不同。比如,同样就“开放兴县”问题进行决策,这个县着重抓引进外资,那个县着重抓引进内资,这个县以优化环境、筑巢引凤为主要措施,那个县以主动出击、请客上门为主要措施,其效果当然不一样。这就提示我们:提决策建议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务实、创新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比较鉴别、扬长避短的角度来出谋献策。有的调研文章看上去说得头头是道,对策、思考一大堆,但细细一看,多半是抄袭人家的东西,或重复自己过去有过的东西,领导怎么可能感兴趣呢?8 H9 V r: N' Y
领导决策的时效性,要求决策建议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准确地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的决策需要。这里的意思是说,提决策建议也有一个抓机遇的问题。因为领导决策有相当一部分是基于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工作的超前性而作出的,决策快,就能赢得主动;决策慢,就可能陷入被动。所以我们搞调研工作的同志就要善于审时度势,超前思考,抓住决策机遇和决策需求来提出决策建议。比如中央提出扩大内需的方针,正当领导同志开始考虑如何贯彻实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如何培植消费热点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比如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和争取国家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等,只要提得及时、对路,就可能是“雪中送炭”了。相反,如果反应迟钝,等领导考虑成熟或别人占了先机你再来提出,那当然是放“马后炮”了。. Y; ^0 b* D# r
8 L9 A Y) {% @" L& j$ F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