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标新立异不等于开拓创新。抓基层离不开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没有创新,工作就缺乏生机和活力。但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离开了求实,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标新立异者却只重形式不顾效果,一味追求出名挂号,哗众取宠,最终制造出的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败坏的是作风,遗误的是工作。6 B: Y8 f% w6 g( j6 H
; Y8 h* O+ _7 U0 \ B
二是照抄照搬不等于对上负责。对上负责就是要将上级指示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机关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将上级指示精神与本单位的客观实际相结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指导基层实施。如果机关落实上级指示满足于照抄照搬,当“传声筒”,不注重做好“结合”的文章,基层建设就会因脱离实际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 ~1 n8 M4 F/ V" h% k3 w% |& m+ a& y9 @+ x. z. `6 a6 ^
三是高指标不等于高标准。高标准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它需要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但把高标准等同于高指标却是一种典型的错误认识。实际工作中,有的机关习惯于搞层层加码,制定出较高的指标,并实行“一票否决”,却不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必然给基层造成较大的压力,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 |" ]. m9 \9 a- N. C5 o, l! T D
' C: Y" {" M5 w5 R8 F q
四是办实事不等于抓得实。机关给基层下拨经费、改造生活设施、解决家庭困难等,办几件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深受基层欢迎。但基层建设中还有大量问题是“无形”的,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素质、群众组织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这些难题抓起来费时费力,又不容易在短期内出成绩,却是制约基层建设的“瓶颈”和“短板”。因此,机关抓基层,不但要办“有形”的实事,更要解“无形”的难题,这样才能抓得实、抓得好。, N# q8 x2 U/ X" \- g( }
. L. P% I7 O; q2 U" j4 ~+ y( ^! t0 I" m" z( W: z8 z
0 @- I, v( W8 e9 S#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