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三)
-
---2015年12月28日在文稿评改演播室QQ群366351120的讲稿
+ L% m$ J/ M! k4 r3 u
& b, [6 C) W8 z A5 U4 e
各位文稿评改演播室的朋友,晚上好,我是清水拂心。今天继续讲解《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重点围绕习总书记治国理政中的辩证思维,以及如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与大家交流一些感想和体会。
- ~. H/ G% ^. D" R! ?
$ y4 `4 e! ~% o一、辩证思维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
3 K; u4 j5 o0 M' K, Z% [- s8 D
; Z( ?4 b; s* A, Q3 U; V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文章名为《习近平强调的思维方法》。文中详细介绍了习总书记强调的六种思维方法,其中第一种思维就是辩证思维。深入探究、细分,其它的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等五种思维,其实也都属于辩证思维的范畴。
$ A- |% \6 m& e6 W, c
$ J+ ^/ S+ A* P! N7 g比如,系统思维,强调事物的整体联系,坚持系统思考,科学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改革举措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强调要有全局意识、协同意识,抓工作要注意区分层次、分类指导,要把握好力度与节奏。这些要求,生动地体现出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
# R/ w/ y4 O, x) F+ [8 n
5 r9 E Y0 r! r' ~- ^' T/ u比如,战略思维,强调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强调要有大局意识、机遇意识,找到并点亮未来点,加强战略管控。即全面地、整体地、长远地来看待和分析事物,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
1 q( e( r, b: i- {% v+ T2 t: h; L4 J* b: G
比如,法治思维,强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即源于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科学把握,正确认识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来治国理政,属于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观点。
8 x7 h3 |+ Y+ G' ~, T$ C# j, B* \( X! L7 A- g5 s
比如,底线思维,强调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强调要树立原则意识、短板意识、小节意识。说到底,谈的就是“度”的问题,就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属于唯物辩证法中发展的观点。
. K1 q: `3 X. R/ ]1 ^
0 N: `( u4 e" ?7 n( i# v
比如,精准思维,强调具体和准确,要求动作精准到位、在一个具体的点上解决问题,排斥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地抓工作;强调要有问题意识、实操意识、到位意识。即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观点。
* p# G0 m* \6 b& b0 M1 l: M: F1 Q' T
( q# v. E! ~6 `" z
总之,辩证思维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核心思维、核心方法。
1 R# z1 X- R+ _9 M1 W6 q% j7 Y
7 i6 A( _0 h& a+ I) d% P! ]
习总书记曾经在多种场合,直接强调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6 R. L. U% g7 M+ I# f
; b) ~ P% x9 _; p- X& q3 m3 `6 }, R2 \
2012年12月,习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改革也要辩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痰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
; C7 t" y% A) c5 J# S" A
( J/ o2 I# t" Q4 S3 Z* J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时提出,“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
- w8 |" J7 m3 J3 [, S2 _; e2 P$ s s) {
2013年12月,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6 U' j9 o$ x3 y
& r! }' c# W5 w6 J/ |4 r* ^) o2015年1月23日,习总书记在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 W4 A! C6 i7 f1 {
) T, C5 j5 U4 W+ w
这次集体学习,同时也是政治局2015年的第一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将今年第一次集体学习聚焦“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可见他对辩证思维的重视程度。不仅如此,习总书记诸多讲话精神都渗透着辩证思维的特点。
. b" X/ r! I H( s) J# }+ E( }) W8 @2 B6 c7 o# X
二、例谈习总书记治国理政中的辩证思维
" a( M* _) q Z$ a
; ^/ P8 I( ]1 r( n O5 O, k5 {! m
下面,以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3大观点11条基本原理为线索,进行举例阐述。
5 k3 G3 Y2 U* t# _! h5 W
" Z- S% L2 G, L2 O0 L7 E
6 T, b' Q n# ^6 d7 z
1 j x; ?9 ?: o" C. Y6 d6 J5 e(一)联系的观点
* }3 I2 l/ e2 L! r9 ?; I n+ d$ @0 d" t' K# a- }0 i" m% [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 P2 b6 K2 G3 d) [0 P( _- W: G& J6 B5 R, t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7 Z/ K* {# R) R m. I
1 m- @' q" @0 u, M% g4 i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9 B. N; T. t6 K6 y/ v1 k# M
' b- w; A- `! F: E H习总书记治国理政实例:习总书记在论述组织工作时提出,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这些论述传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即要用辩证的、全面的、客观的观点来看待干部、考核干部、评价干部,属于联系的观点。
8 Z6 Y3 N8 k& R- _# p4 ~9 |* \- T5 y3 h# G. b9 ^
2、因果联系
$ g- G$ ? d9 l, m o
% I. Q- m1 J8 O! E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k% Z% L m9 W; n& G* C1 E ]) Q5 h1 j k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 s2 |* T# ?6 C
6 Z. [: D* t& [7 `! O6 X) F习总书记治国理政实例:习总书记在提到务实与务虚的关系时指出,务实是务虚的最终归宿,务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务实;而务虚是务实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做好务虚,务实就如同无头苍蝇,只能盲目瞎转。通过习总书记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务实与务虚是一对因果联系,务虚是因,务实是果。正确把握务实与务虚的辩证关系,就不会犯形式主义错误。
z" W+ x* ?8 @: X, R* y g- I. E- y0 l1 i8 L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 E5 t) n U* N: d8 \8 v2 c- G
% n2 M. z2 Z& c8 B2 _- }0 a: v6 f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 Z) v5 x- `2 D# X& [, Q
$ }& v, o3 z, c9 c5 K" s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 {8 w, l( d: ?* U
# p5 O( G& `+ t; t/ N习总书记治国理政实例:一是习总书记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也是他观察思考中国和世界问题始终秉持的立场和角度。这种以全局的视野、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向,处理好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运用联系的观点来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的高超艺术。二是习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同时强调,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他多次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充分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不仅如此,习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其中每一个“全面”,都是在强调系统推进、整体推进。三是习总书记提出,维护全局利益,并不是否定局部利益,而是在维护全局利益的前提下,立足自身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共同促进全局更快更好地发展。要坚持局部服从全局,搞好统筹兼顾。省级部门应统筹各市县的发展,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处理好各种矛盾,对基础薄弱、困难较多的地区和行业给予更大的支持。这些语句非常透彻地阐述了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5 `; p# X$ T3 \& O$ U
' \6 r( t: H* W$ a8 o0 Z2 C(二)发展的观点
, d/ i4 w( Q; Z6 O- `' N
* Y# F' U4 C- a' s% D4、发展的观点
* x9 R& p6 o2 I0 z7 [" Z
: W5 v' M/ {3 g7 l8 @4 s0 q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9 J8 E& F) E; o% d) V( X- [+ u( M+ U5 l( g# B' ?$ t$ u6 P6 f
方法论: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③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④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0 g4 J5 [# y& l- b; o3 a
9 Y) d& V9 Z+ _1 F6 d
习总书记治国理政实例:一是关于“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关系”,习总书记从历史观的高度,把前后30年称为“独立探索30年”和“改革开放30年”,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两个阶段的连续性和间断性,并没有因为探索阶段的错误和挫折而否认其探索的价值。相反,正是因为它的积极成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从而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发展的整体性。习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就是站在发展的观点上,来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关系,既符合社会进步的发展逻辑,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逻辑。二是习总书记在论述人才工作时,强调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机制创新;要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科技界要共同努力,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包括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些论述都属于发展的观点。
& c Z6 W( j& ^3 u- i/ Y
8 W) A2 w/ m8 z- e
5、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9 d9 X1 c+ u* H) r. Q,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