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燃青春 于 2016-11-16 07:51 编辑
小爽:能否讲讲刚借调到上级单位,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群友 平凡:带足银两、睁大眼睛、造出声势、不可恋战
Y0 N& y5 Z1 n* ~; O2 ^6 Y6 W: F7 o
! C7 e4 L' u2 {7 s 0 ^$ u* h k! Z. W
, ? R( o) `9 I% c8 S4 _ v借调分两种一种就是纯属上级为完成某个项目工作向基层抽调人,活干完,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一种就是借调单位缺编,从下边借调几个人,顺便考察下,那个活干的漂亮,看着顺眼,用着顺手,就给留下了。
3 l4 r2 w) q- n y3 l" ?! m' i$ p' d6 I) B
3 c% U0 Q( D! V% w
+ z n' |) y, s( `- _" w* x不过是哪一种思想上都要放积极了,毕竟这都是一种难得学习锻炼和开拓人脉的机会。俗话说站的高看的远,上级机关的领导能站到高位,必然有过人之处,跟着学两小手可能让你受益终身。 8 d8 J' f: j. G5 F5 R+ K
1 M+ W1 ^+ V; u1 {, i
% K6 E% R. c' L' E5 `9 z3 E$ W7 I- }( d: g2 |
一带足银两,就是新到一环境,要融入,同事之间吃喝玩乐,必不可少,别觉得庸俗,你太清高了,谁给你玩,虽然给你说吃喝玩乐可能也都是些小科员,但人家环境熟情况明,适时给你指点一二,能让你少走不少弯路,此外新人印象很重要,大家都夸你不错,也就为你新环境打开局面创建了基础。 ! B( ~- ~# m+ G6 J/ f) J) {$ c0 ?% Y
6 {# ~5 D, H; W3 P) d
2 R# `! j7 r$ x5 F
& j v1 I; W1 O; O二睁大双眼,观察可能自己留下希望多大,哪些人是决定自己的去留关键,据经验决定去留的可能就是所在处室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一般大老板也没空关注此类事。
; e4 M, _1 Z1 }7 R2 x
1 W3 p5 g/ N$ w , M0 _/ T. U* L ?2 z& p% q
f3 @ r2 ^6 m$ j3 U* V$ \三把好嘴巴,就是那些该说那些不该说,现单位和原单位的人事纷争勿要闲扯,而原单位领导的优点和原单位的亮点工作可以吹吹,给原单位领导造势就是给你铺后路。平时有空回来,到原单位领导哪里坐坐,汇报下借调期间工作,别回来不吭不哈的。原单位到借调单位办事,嘴巴甜点,腿跑勤点,即使他们找你办一些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也莫要摆出一副公事公办无能为力的样子,话尽可以说漂亮点,真做不到,他们也能理解。 3 P( H) h/ h8 ]- w: E6 g
$ \" i+ z* s5 T8 Z6 C
1 ? S F/ s4 h6 s
d/ }( ]0 M8 ]四造出声势,尽可能参加座谈,演讲,岗位练兵等类比赛,精心准备,一鸣惊人。
+ k" D8 c4 L$ I4 p7 v# J+ x( x" @$ T4 x% f
: e! I! i; R H" b5 @! T* P2 n4 g- ^9 e
五不可恋战,一旦上调希望不大,尽快撤兵,以免耽误在原单位的前途。
) `! V9 C, n/ g! E0 W! x
0 W+ o+ n- {' R5 q. u % ~0 D3 k/ V- @0 z. A; ^+ b
8 \( D! E9 ~4 X2 `, n群友 平淡是真:熟悉工作、融入环境、站稳脚跟
! o+ {- z3 \% O- W. ~
6 v T0 U- J8 L4 t
# N0 V1 ~+ v0 g! p0 S# S% W1 ?5 Y7 j2 k% f& R+ p5 x' ^
先交代一下背景:坐标:山东沿海某市。三月份的某一天,领导找我谈话,说上级单位需要个写材料的,想借调你过去,你有何想法?我从毕业就一直在乡镇工作,已经6年多了,期间经历了安监、拆迁、水利、督查、党办等好几个部门,也想换个环境了。于是就决定到上级部门去感受一下。 9 t" U6 y+ B+ d
6 K3 R1 b5 n7 B& Z2 i% q
9 ]; \3 @- M5 ?- U0 e5 u. t; X* i4 ?/ J- r3 Z& i7 X N2 _
我们这里借调就是正是调动的前奏。(临时被上级叫去干某项工作那叫抽调或帮忙,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短的话有1个月的。)通常先借调到上级单位工作一年左右,然后正式将关系调入。如果编制能空出来,也可能快一点;如果没有编制,那就得等,也可能时间长一点,但一般都能调入。所以,各位如果打算通过借调到新单位,可以去之前打听一下单位的编制情况。有没有空编,以及你所处的级别的上一级人员的情况,前者决定了你调入的时间,后者决定了你提拔的速度。 7 g* Z' Y! q. C0 S0 u9 q
& G4 u$ q9 g& ]' @* I1 Q
2 R. L j, n4 \* B4 X9 _- h: ]
7 ^9 x; Q; R" w
到目前为止干了小半年了,新鲜劲过去了,情况基本熟悉了,人也都认识过来了,借着这个平台,胡扯几句,抛砖引玉。 ) V5 T: t9 n0 K S$ Y/ u1 o# w, P
( i, v! g+ d6 h# K6 j
+ a7 W$ Z; l; a0 t3 G0 F
* e: l2 Q* J. W' X W) i" P如何迅速熟悉工作?
8 v' z# v% T: o9 @7 ~# j
) J$ F2 n7 h! Y& G2 d. Q " @7 [0 e/ y0 h$ |& W1 {
a9 L2 Z3 J4 l1 @ c+ ~一是了解架构。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单位往往不按照批准的编制方案来设置岗位,或者混岗使用工作人员。就会出现某人的职务和他从事的工作不一样,明明职务是老干部服务科科长,实际上却在负责政策研究室。还有就是根据工作需要多设置的各种莫名其妙的岗位(不突破编制总人数)。这种情况下如何迅速了解单位的架构呢?很简单,看电话本。要一份最新的电话本,上面基本就是按照工作和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编排的。根据电话本,寻思了解单位领导的数量、姓名,现有科室的名称、数量、科室负责人。科室的名称一般反应的是职能或者工作任务,通过熟悉电话本,尽快掌握基本的架构情况。 4 }% ^3 `0 A" M3 w5 r) t
3 u( H* g$ u0 N1 g5 V% N
* X d L- p) V( r% B2 N* a" g
* j* W- ?1 x9 m' x. M! B; Q二是研读材料。读材料是熟悉工作的最快捷的方法。一个单位每天运行产生大量的各种材料。通知、报告、请示、函、总结、讲话等等。这些材料,量大类广,如果都看难以抓住重点,如何抽丝剥茧迅速了解情况,是一个技巧性的东西。根据我的经验,只要抓住三样东西,就能迅速上手,了解工作。一是“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是一年工作纲领性的东西,一年的工作都围绕着工作要点开展,因此熟悉工作要点,可以让我们对全年要的工作有个总体的把握。工作要点不光有业务工作,还有党建、后勤等工作,管的是全面,是长远。二是“工作总结”,每半年或者年底,单位都会写工作总结,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必备的是成绩、问题和下步打算。总结是对工作要点的落实和扩展,可以让我们迅速了解单位是如何开展工作的,讲的是方法论的问题。三是“考核办法”。我们的主要业务工作一定程度上就是围绕着考核办法来进行的。熟悉工作这三者必不可少。
7 f, I* a, i& j5 r7 [: e* n0 c9 e$ p5 i0 l% E# v( H" B
7 f5 [' q) \( v, D' m, [: \3 d5 D: \9 Q0 p4 z! `1 a6 U( M1 z: X. q
如何尽快融入环境?
. }. P; ]& \, C; n7 g3 E- }. b
" x3 c+ O7 Q3 _/ Y- S5 I + m7 Q+ o* ^ k$ q! C$ k
$ J1 A# X8 M: ?- m' z3 F! P一要适应工作节奏。上级单位的工作节奏和原单位是不一样的。有可能快,有可能慢,但一定更加严谨和规范。这就需要多请示多问。
% y' ?0 I0 D( T" T6 i
4 x$ e3 Z; J: c/ V N! x6 _/ c2 W$ C
/ J: j, j- v, y
# s& C8 z5 ~; ?. a. C8 }! p二要多拉关系。这里的拉关系不是吃吃喝喝搞庸俗的那一套,而是正常的交往。例如可以通过原单位的老同志问问上级单位是否有以前从原单位调过去的,如果有可以打听一下这位同志的情况,他的基本情况、爱好、和谁共事过。这样,在去了新单位以后,可以通过回忆过去的奋斗历史或者谈论共同爱好来迅速拉近距离,再通过这位同志了解新单位其他的人和事,缩短适应时间。
6 o4 F! l' ?; Q O7 M* }
2 w7 g' }2 S1 Q. T. C
' q# Q& M1 N# J4 v6 A0 A6 p v S
! r' N8 |% W$ L/ ]' P& i三要尽快认识所有人。这项工作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就是死记硬背,再辅助一些技巧。具体不展开讲了,如果有需要,抽时间可以展开说说。 ! U1 S: o% F7 N A% u2 k
" d( E- Z0 x+ l% |1 H* y
3 ]$ E/ F1 R; T, e- M0 H6 {. w4 P4 ]4 B
C3 X B9 B4 J0 E# C, Q5 \如何尽早站稳脚跟? 2 f1 Q/ Z+ Z( s9 c
( s# m9 C$ t# T+ e* y
: n! t+ B3 c: s9 ?2 q" K
# J, Q% N. N9 u- h: _$ K3 N6 m2 j) P
一是要充分展现自己。能被借调到上级单位的,无论是自己争取的、还是被上面的伯乐看中的,一定都是有过人之处的。到了上级单位,领导必然要先通过谈话或布置任务来观察、考察了解你。这个时候,由于新单位对你过去的情况基本不了解,你可以把自己擅长的一面展现领导。例如长于写作的,就多说说自己以前写材料的情况,写了多少大材料,总结、经验介绍等等。当然了,这只是个技巧,其实借调你之前都是有目的的。我本人就是上级部门需要个写材料的,而我在原单位主要工作就是写材料,所以去了之后领导也并没有听你之前有多少工作成绩,就是让我尽快熟悉情况写材料。只有具备了某项技能,才能迅速立足。 . M7 o8 F5 F* R2 r
8 ]$ I; s% H( z: H9 s& c
, A4 n( s9 K1 @3 J2 l
6 Z9 Z4 |5 \+ f2 m9 y0 b二是要夹着尾巴做人。这里的夹着尾巴做人和上面说的充分展现自己不矛盾。展现的是自己优势的一面,隐藏的是自己不熟悉的情况的一面。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机关里的水是最深的,不论这个单位人际关系复杂还是相对简单,竞争是必然的。这就要求我们到了新单位,少说话,多观察。通过观察也能看出门道来。具体的各位自己体会,无法详细叙述。
G- r$ d: \# S* W; @7 G2 y7 M7 [" {# ~
; {7 s _: n$ O
3 {7 [$ G* J$ M4 }. f' c) V V8 s1 i
群友 八戒一扒:借调的弊端
' x B: s( X& H4 k9 `& j- e" \9 L# `. e9 z1 y8 E
7 l/ A! B9 N, d' P- S$ F6 u; u5 r; `7 d1 v
简单写了一些,希望能有帮助。借调工作的弊端: ! L! r8 H' O% ~; m8 I" m
1 o4 c. a) T' N8 Q& A% |2 `4 G
+ v3 H5 u6 c! h! v5 l6 V+ A" E% V
1、对于个人来讲,原单位的晋升、奖励等一般情况下与你无缘了,而由于你的编制不在新单位,新单位的晋升奖励等好事你更别想,也享受不了新单位的工资待遇,相当于这段时间你本人是“飘”着的,长期“借而不调”会影响本人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生涯发展。
3 m) [! ^1 }3 K6 Z9 n0 z) V- O# D! N% V
. w+ `- F( r M/ d) U7 U5 k. f0 N; n ^1 c% a* i( N
2、对于原单位,借调走的都是骨干,借调干部过多,使基层失血严重,影响工作正常开展。也不利于长期管理,借调人员有时甚至会成为负担。 ! B( c5 f7 E* R, D
0 W2 v. `9 g0 Q1 L
+ l$ b$ G7 F3 v1 Z; s; |2 S
% i V( P3 A# _$ J; I6 b
3、对于借调单位,占用了基层的人员编制,而无需承担人力成本和培养责任,相当于“无本生意”,不能再爽。助长了官僚主义的歪风,懒政、人浮于事,提高了行政成本。 n) _' w) ^. w8 M8 T) `' l8 }5 L, O
9 c0 _5 v B. j. ?+ r$ M4 C : X8 d* {9 I! D0 B2 j+ }* A0 Q3 y# Q
, F! l+ o# \1 T, z4、对于有背景的人,借调是曲线升迁的渠道之一,无背景的就是苦力、陪太子读书,就像平凡兄说的,不要恋战,没希望留下就赶快回去。
$ @7 F: S& H' ?3 I. f$ w) E0 v l0 a6 l2 N4 q b
' U% e6 M1 \: m5 z8 N5 B ~2 n
2 q2 n) R. F, ~! ]4 l) m
当然借调的好处也是多多的,本人锻炼能力,上级发现人才,促进上下级沟通交流。要紧睁眼慢说话,埋头干工作,别的什么也别问,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水扫地等杂活就揽下吧。 |5 m* z1 Z* w0 V
' ?1 o5 ^5 c; _0 M+ P
来源:微信公众号“办公室的秘密 + r7 I& e" ^& ]# C4 {
' e4 W i$ }# z0 P8 D
|